本文内容:
新華社香港12月23日電 10年前,90歲的香港長者郭妹在公立醫院做了心臟手術,花費約4萬港幣,如果在私立醫院,這一花費則需幾十萬港幣。走在香港鬧市街頭,人群中不乏白發長者,他們中很多人也和郭妹一樣享受過公共醫療服務。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2018年發布的《世界人口狀況調查報告》顯示,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7歲,男性平均壽命81歲,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均壽命最高的地區。 香港何以成為全球最長壽地區? “公立醫院的手術費用較便宜,所幸子女們能承擔得起。”初見郭妹時,她穿著一件玫紅色馬甲外套,兩鬢鮮有白發,看起來精神抖擻。 她隨身攜帶著一個玫紅色保溫杯和紅色布袋,布袋裏裝有一臺小型平板電腦:“這是女兒買的禮物,她幫我下載了很多養生保健的視頻,我每天都會看。”為了保持身體健康,郭妹會均衡飲食,保持運動和樂觀心態。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郭誌銳認為,香港成為全球人均壽命最高的地區,最重要的因素是高效而低價的公共醫療體系。例如,在公立醫院香港居民住院每天只需支付100港幣,包含了膳食費、住院費、藥費、手術費,這使得一部分患病長者能得到有效的治療。 郭誌銳特別提到,香港的急救非常高效,市民呼叫的救護車基本能在12分鐘內到達,大量心臟病和重傷者能在黃金時間內得到搶救。此外,香港的公共場所如地鐵站、商場等都配置有心肺復蘇器等設備,突發病患大多可得到及時救治。 “但香港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全球最長壽地區。”郭誌銳說。20世紀70年代,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醫療衛生的發展,香港市民更加關註自身健康,醫學界在治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肝炎等慢性病方面也取得進步,香港的人均壽命不斷提高。 活力長者的長壽之道 “在生活環境方面,香港的綠化程度很高,在很多綠地上,都能看到一群高齡長者在清晨打太極或練氣功。”郭誌銳說,其他因素也有利於提高人均壽命,例如良好的城市治安環境、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、均衡健康的食品以及齊全的公共設施。 香港300多座摩天大樓之間,布滿了利用率高及服務良好的城市公園、高質量的醫院以及提供當地美食的餐廳。距離城市幾公裏處便有高山和大海,人們可以徒步、山地行走、遊泳等。 20年前,80歲的吳文英在公立醫院做腸癌手術後得到康復:“為了保持身體健康,術後我開始練習遊泳,已經堅持了28年。”此外,吳文英常與好友相約山地行走,保持運動的習慣。 “很多香港長者選擇做義工,既能豐富晚年生活,也能保持身心健康。”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主席麥建華說。 81歲的古連城在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做了8年義工,晚年生活充實:“施比受有福,幫助別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,我覺得很幸福。”1988年,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首創全港長者義工訓練,至今長者義工人數已累計達上千人。 勞永逸今年97歲,身體依舊健朗:每日清晨練習半個小時的太極拳後,勞永逸會在家閱讀報紙,午後與93歲的妻子出門逛街吃茶點,每周與好友有一次麻將之約。“長壽是順其自然的,我並沒有刻意追求。”勞永逸直言沒有養生秘籍。 長壽是福 養老不易 香港電影《桃姐》畫面中,長者們歷經滄桑的臉孔令人印象深刻。導演許鞍華用細膩的鏡頭語言還原了香港長者面臨的養老問題,這是很多長者的生活寫照。 古連城獨居在柴灣的公屋裏,每個月的高齡長者生活津貼是她的主要經濟來源。香港特區政府的公共福利金計劃中,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每月金額為2600港元,高齡長者生活津貼為3485港元。“每個月我需要支付1500港幣的公屋房租,津貼所剩無幾。”古連城說。 在香港,很多長者跟古連城一樣,依靠長者生活津貼生活。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,香港65歲或以上長者約有116萬,占總人口約16%。此外,每名合資格的長者每年都能領取醫療券,累積金額上限至5000港幣。 由於沒有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,“手停則口停”是很多長者的境況。“因為經濟需要,不少長者選擇再就業,我們會優先考慮他們。”香港銀杏館行政總裁麥敏媚介紹,作為香港首家推動長者就業的餐飲服務機構,銀杏館聘用的長者總數已超過2000人次。 2008年,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開始推行“友待長者就業計劃”,至今已為中高齡長者提供近5000份工作機會。“部分長者身兼數職,包括送外賣、發放報紙等。”麥建華透露,很多長者過著忙碌辛苦的晚年生活。 郭妹是幸運的,在等待了三年之後她成功入住了安老院。然而,安老院“一床難求”,申請入住非常艱難。2017年至2018年,輪候資助安老院舍宿位的人數達37991人,其中有6611人在輪候期間逝世。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,香港安老服務也存在長期供給不足的問題。目前,香港有735間安老院,由非政府機構、非牟利機構及私營機構營運。 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