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内容:
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,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,村落部分位處大澳島上。大澳的水鄉風情獨特,故有“香港威尼斯”之譽。大澳於2006年獲由香港郊野公園之友會、國際獅子總會港澳三○三區及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辦,“香港十大勝景選舉”第七名。 中文名 大澳 外文名 Tai O 位 於 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 稱 號 “香港威尼斯”之譽 榮 譽 “香港十大勝景選舉”第七名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香港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建議遊玩時長 半天 適宜遊玩季節 秋冬兩季 大澳漁港是島上最早被開發的漁村,由於該處被三湧分為兩地,縱橫的水道和水上棚屋湊成了這裏的獨有水鄉情懷,故有香港威尼斯之稱。尤其是建於水上的“棚屋”也是這裏一大特色。居民約有2000多人,主要是客家人。大澳曾是一個主要漁港和駐軍鄉鎮,大澳百多年來為香港的產鹽區,現今仍為寧靜的漁村,往日有賴橫水渡聯系,而居民亦以小艇穿梭來往。大澳市內廟宇林立,設有關帝廟,從明代起便穩立村內,廟內擺放了一個1739年鑄造的銅鐘,屋頂則綴以精致的陶制裝飾,除關帝廟外,另有華佗及財神像,楊侯古廟是為紀念楊侯王而建,經修葺後更見莊嚴,在廟宇對面的海灣上有兩塊石碑,建於1902年,是租借新界時勘界所立的界碑。沿大澳道可徙步往具八十年歷史的觀音廟,其建築風格仿效北京的頤和園。鹹魚和蝦膏是大澳最為著名的水產。 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,大嶼山(中國大陸方面有稱為大濠島,視為萬山群島的一部份)位於香港西南面,是香港境內最大的島嶼,面積146.75平方公裏,比香港島大84%,連同附近的235個小島嶼,面積975.1平方千米,約占香港面積的92%。大嶼山大部分地區屬於離島區,但大嶼山東北部,包括陰澳、竹篙灣、汲水門等,在地區行政上屬於荃灣區。 大嶼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、遠離市區,所以不少土地都未開發;但因此成為了香港人度假的好去處。 在大嶼山的主要部分,一條水道朝西、北岔開,大澳島正位處岔口之上。大澳地形獨特,大部分位處河岸,靠兩道步行橋將兩岸連接。島上面向南中國海的西、北部是杳無人跡的。 新界丘陵起伏,是全區地勢最高的地方,海拔957米的大霧山為最高峰。山嶺連綿,農地適宜很多植物生長。新界過去以農業生產為主,由於香港經濟的發展,新界出現了許多新市鎮。以填海造地建設起來的觀塘和荃灣,是香港兩個較大的工業衛星鎮。荃灣和沙田的公共屋村工程,以及大埔、上水、屯門、粉嶺、元朗等新市鎮的建設與發展,迅速改變著新界的面貌。昔日的農村現在到處高樓林立,已經逐步變成新興熱鬧的工業城鎮。位於西北的葵湧貨櫃碼頭,是香港的海運中心,1972年正式啟用,已迅速擴展成為世界聞名的集裝箱碼頭。名勝有大嶼山、沙田馬場、彭福公園、西貢半島。 氣候方面,香港位處北半球亞熱帶,背靠歐亞大陸、面向太平洋,形成海洋性亞熱帶季候風氣候,四季分明。每年年底,西伯利亞聚積的高氣壓把幹燥而寒冷的空氣吹向低氣壓的太平洋,成為香港的冬季季候風。年中的時候,太平洋形成高氣壓,這股夏季季候風反而吹向歐亞大陸,為香港帶來多雨潮濕的夏季。 簡而言之,每年約3月至4月為春季,氣候溫和潮濕,有霧,能見度低。5月至8月為夏季,氣溫炎熱,潮濕,降雨量高。9月至10月為秋季,大致涼爽,陽光充沛。夏秋兩季是臺風季節,香港受熱帶氣旋吹襲。11月至翌年2月則是冬季,清涼幹燥,高地偶有霜降。 此外,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密布、人口極為稠密,所形成的微氣候(Microclimate)容易產生熱島效應,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溫差別。人口密度高的市區也令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較難吹散。香港市區天氣炎熱、煙霞密布的日子亦變得越來越長。 大澳附近的考古學遺址──鹽田遺址,可上溯至石器時代,但固定而可稽考的人類部落則只有三個世紀的歷史。一些不可能證實的傳聞如下:一、大澳是許多走私和海盜行動的基地;二、湧口能夠防禦暴風雨;三、這裏有一處隱藏的地方。在附近,分流有一道要塞早建於1729年,用以保衛珠江上的航運。走私槍械、煙草或毒品,以至偷運人蛇進出中國大陸,這些非法行動至今仍是一項屢見不鮮的。 傳統漁村 16世紀,佛朗機人(今葡萄牙人)抵達中國南部沿海,曾占領大澳一帶興建補給據點,後在屯門一帶被明朝軍隊擊退,史稱屯門海戰。當時的據點,被居民稱為“番鬼塘”(“番鬼”為粵語詞,以前指西洋或西洋人),一直留存至今。 英國人來港時,大澳稱作蛋家村。國共內戰及戰後,大澳成為從中國大陸逃難的非法移民的首要落腳點。移民當中,漢族一般會留在大澳。同時,大澳也吸引了香港的其他民系,包括鶴佬人和客家定居於此。 近年,大澳的漁業日漸式微,村民單靠捕魚難以維持生計,於是轉而從事海產加工,大澳亦以此聞名。島上只剩下一所公立學校辦學,大多數青年成年後都會離開大澳。 2000年7月2日,一場大火摧毀了大澳沙仔面90多間棚屋,對漁區而言,是一場大災難。有關方面致力恢復大澳的舊觀。現存的大多是臨時營房和破爛的棚屋。 大澳有“香港威尼斯”的美譽。大澳位處離島上,遠離煩囂的市區,較少受到都市化的影響,所以仍舊保留早期香港的漁村風貌。大澳風景秀麗盎然,水道上的高架屋──棚屋,是漁民的居所。河、湧有秩序地穿插於一排排的古老棚屋建築群,烘托出獨特的漁鄉風情。 大澳傳統的鹹魚、蝦醬和魚肚遠近馳名。踏足大澳,遊客會感受到濃烈的海味味道。 大澳和大嶼山本島之間曾建有橫水渡,亦是大澳特色之一,但現已被淘汰。 大澳漁業式微後,轉以海產加工而聞名,踏足此地即可聞鹹魚及蝦醬等味道,而到中心大街可見兩旁滿是賣海味之地,到此遊覽切勿錯過購買海產。 大嶼山的長沙海灘連綿3200米,是香港最長也是最優美的海灘之一。 商業街 長沙海灘上有不少無敵海景餐廳。客人多是外國遊客,烤肉的種類最多。值得一贊的是甜品,類似於蜂巢糕,香濃得叫人說不出話。 假如有興致,還可以去附近的貝澳灣露營。營地有野餐臺椅、燒烤爐、廁所等設施,都是免費開放給遊客的。 大澳位於珠江河口,海灣水道是自然的避風港,成為漁民的基地。根據關帝廟內一塊1903年碑記,當時的漁船有三類,罟船、網艇及釣艇。漁民所得的漁獲經過漁商的鮮艇來銷售外地。附近海域盛產黃花魚、鰽白、鮫魚和倉魚。漁民以大尾艇來作業,並以捕捉黃花和鰽白為主。1950年代初期,由於漁獲豐富,所以大尾艇多達300艘。後來,港英政府推動漁業機動化,機動化漁船由1940年代的116艘,到1960年代上升至1747艘。可是,由於大澳漁獲以黃花魚為主,而香港海域的黃花魚產量從1954年開始下滑,到了1958年不及1954年的一半。因此,大澳整體漁業受到打擊,在1950年代末開始式微。1960年代,黃花漁季開始消失,大澳漁業持續衰退。1970年代,珠江附近漁場的資源枯竭,漁民被逼前往深海捕魚。雖然營業額提高了,但漁船數目繼續下降。1980年代,漁船數目只占全港的百分之三。 香港是一個奉行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,其經濟的重點在於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。經濟學家兼諾貝爾獎得主米爾頓·佛利民更視香港為自由放任經濟的典範。縱使政府於2006年9月11日宣布香港首創的“積極不幹預”政策已經不再適用,且是“很久以前”的事,政府的經濟政策理念仍然是讓市場力量主導經濟,避免操控或指導市場發展。商業規管精簡、政府廉潔而高效率、稅率低、稅制簡單、法制健全、產權觀念牢固、貨幣穩定等因素,令大部分經濟學家均相信香港是市場經濟運作的表表者。香港經濟以自由開放而全球知名,美國傳統基金會1995年起、以及加拿大費沙爾學會(FraserInstitute)1996年起發表的自由經濟體系報告,一直將香港評定為全球第一位。再加上優秀的地理位置、資訊流通、高效率的配套設施及服務,都對香港的經濟作出貢獻。 香港僅為彈丸之地,自身天然資源匱乏,對外貿易一直是經濟不可忽略的一環。英國甫占領香港即於1841年6月7日宣布香港為自由港,允許商船自由進出。香港憑著便利的地理位置以及水深港闊的海港(見:香港港口),發展為轉口貿易航運中心。直至1940年代,大量逃避中國內戰的難民到港,當中不伐帶著技能和資金的商人。二戰後,中國大陸因為韓戰(見:朝鮮戰爭)而於1950年代初面對聯合國實施禁運,香港作為轉口港大受打擊。憑著工業家的創意以及龐大而廉價的勞動人口,香港開始轉型為輕工業型經濟,工廠如雨後春筍冒起,加工出口的制品包括紡織品、膠花、假發、鐘表、電子零件等。及至1970年代末,中國實施改革開放,制造業開始北移,香港重新定位為亞洲區的轉口港,金融業等服務行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,成功轉型為國際金融中心。香港經濟突飛猛進,贏得“亞洲四小龍”之一的美譽。不過,到了接近主權移交時,受到移民潮的影響,香港不少人才和資金外流,使不少人對香港經濟前景感到悲觀,1995年《財富雜誌》更發表了一篇題為《香港之死》(The Death of Hong Kong)的報道,擔心中國接管後,一切都會“完了”。 1997年主權移交後,香港經濟發展可謂一波多折。1997年年底至1998年年初,物業市場及股票市場的泡沫(見:經濟泡沫)爆破,市面消費意欲受到影響。1998年,亞洲金融危機沖擊香港,8月有國際投機者狙擊港元、期貨市場以及股票市場,政府於14日決定史無前例投放龐大資金入市幹預,惹來極大爭議。連同亞洲金融危機造成區內需求減少,全年經濟出現負增長,GDP下降5.1%。政府其後於1999年以盈富基金形式將所購入股票逐步沽售。香港經濟出現短暫復蘇跡象,但2001年美國經濟低迷拖累外圍環境,加上911事件打擊旅遊業,以及互聯網泡沫爆破,當年GDP增長急跌至0.1%。2002年經歷稍微復蘇後,2003年3月中爆發SARS,4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出旅遊警告,旅遊業受重創,市民消費意欲受嚴重打擊。政府於4月動用118億港元紓困,6月15日宣布再動用7.15億元提供超過3萬個短期職位及培訓名額,香港終於6月23日從疫區名單剔除。其後,香港經濟開始出現復蘇跡象,7月28日首次推出個人遊計劃,簡化中國大陸指定省市居民申請訪港旅遊程序,刺激旅遊業發展。加上美元開始轉弱,與其掛鉤的港元在國際市場顯得更具競爭力,惠及香港出口貨品表現。同年的施政報告(見:香港施政報告),政府更確立了金融、物流、旅遊(見:香港旅遊業)和工商業支援服務為香港四大經濟支柱產業,並希望能夠加以發展。此後,經濟增長勢頭漸趨強勁,2006年12月28日,恒生指數首次沖破二萬點,當日成交更達542億元。 景點 旅遊旺地 盡管在2000年7月2日經歷大火,大澳至今仍是港人和遊客的旅遊熱點。水道上的棚屋,依然滲透著濃厚的漁村氣息。當地女性管理的橫水渡(又稱繩橋),過往頗受遊客歡迎,現已被鋼制的步行橋──橫水橋取代。 遊客來到大澳,鹹魚、茶粿、蝦醬和魚肚是他們首選的手信,在店面和中心大街兩旁均有售賣。 只需數十元,便可租借小船。村民會駕駛小船,引領遊客縱橫水道,並往海中短途遊覽。為了觀賞中華白海豚,許多遊客都會選擇前往大澳體驗水鄉之旅。值得一提的是,船行在海面,由於鄰近珠江,遊客的手機可收發中國大陸的訊號。 遊客還可欣賞當地的自然風貌,由於大澳位於鹹淡水交界位置,附近有大量的紅樹林生長。同時,還吸引不少招潮蟹在一帶生活。 當地有一所大澳楊侯古廟,於清朝康熙年間興建,紀念南宋名臣楊亮節。 大澳文化博物館成立於2000年,是一個非政府資助的非牟利民間團體-大澳文化工作室所建立的香港首間民間博物館。他們還建議興建“鹽業文化資料館及旅遊資源中心”。 2008年9月25日大澳文化博物館受臺風“黑格比”一夜吹襲,幾乎把內裏所有文化財產全部摧毀浸濕。工作室負責人表示因資金問題,未必會再花錢維修繼續經營。 大嶼山 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,大嶼山(中國大陸方面有稱為大濠島,視為萬山群島的一部份)位於香港西南面,是香港境內最大的島嶼,面積146.75平方公裏,比香港島大84%。大嶼山大部分地區屬於離島區,但大嶼山東北部,包括陰澳、竹篙灣、汲水門等,在地區行政上屬於荃灣區。 大嶼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、遠離市區,所以不少土地都未開發;但因此成為了香港人度假的好去處。 隨著與赤鱲角新機場相關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成,青馬大橋(含地鐵東湧線及機場快線)及汲水門大橋把大嶼山及市區連接起來,以及東湧新市鎮的開發,使前往大嶼山變得更容易。 天壇大佛 天壇大佛坐落於大嶼山寶蓮寺,該像是全球最大的室外青銅佛像。天壇大佛建造工程歷時12年,占地約6567平方米,耗資6,000多萬港元,單是像身便用了250余噸銅和黃金4000多斤。 寶蓮寺 有南天佛國之稱,為香港四大禪林之首。寶蓮寺始建於1924年,數十年來,刻苦經營,使今天寺宇建築雄偉壯觀,有宮殿式的大雄寶殿和莊嚴威武的天王大殿等。此寺齋菜久負盛名,同時亦提供留宿,以便遊人赴鳳凰山觀看日出或作短暫清修。禪寺牌坊正對的木魚山頂,新建的一座世界最大的銅佛像,稱為天壇大佛。該像由中國航天科技部設計和制作,總高度近34米,為一結合宗教藝術和尖端科技的結晶品。 榮譽 黃昏大澳 大澳漁村有“全國首家漁家民俗風情館”、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、“古漁民民居群”、“大澳萬人墳”、“海上日出”、“葛洲帆影”、“疍家棚居”、“古商會舊址”、“海角瓊樓”、“古炮樓”等景點,集旅遊觀光、博覽漁家文化等功能於一體,是現今“陽江十景”之一 中學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小學 中華基督教會大澳小學 永助學校(收生不足,已在2003年8月31日停辦) 幼稚園 基督教宣道會大澳幼稚園 佛教張梅桂幼稚園 武術學校 少林寺武術學校於大澳公立學校舊址開辦 大澳的名字,常見於本地和外地的電視旅遊特輯,以及報章、雜誌的旅遊版或副刊。 香港無線電視曾往大澳拍攝劇集《大澳的天空》,由吳啟華、陳松伶、元華及陳妙瑛主演,在1998年2月9日首播。 遊玩時間 建議1-3小時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信息 無需門票 大嶼山的大澳漁村,因縱橫的水道和水上棚屋形成獨有的水鄉風情,現時,聚居在這裏的多是水上人家,房子不怎麽好。大澳市內廟宇林立,有關帝、楊侯、洪聖、天後等古廟,還有香港少林寺。大澳碼頭離少林寺有15分鐘路程,可以看到完全的海和飛機從香港機場起飛的過程。 從中環6號渡輪碼頭乘渡輪往大嶼山梅窩,然後乘1線巴士;或乘地鐵至東湧站,於東湧市中心轉乘11線巴士. 在中轉站可以買到大嶼山一天的車票,35元,可以任意乘坐大嶼山所有的線路。 地鐵東湧線於東湧站下車,再乘坐11號新大嶼山巴士往大澳巴士總站或中環6號碼頭乘渡輪往梅窩,再轉乘1號大嶼山巴士往大澳巴士總站。 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