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内容:
當前,化學除草劑的使用已成為農民對抗田間雜草的主要手段。隨著農村勞動力的銳減,除草劑的使用量也不斷增加,長期對化學除草劑的依賴也直接導致了雜草的抗藥性上升。日前,由農資導報主辦、正邦生化承辦的第二屆雜草防治高峰論壇在江西南昌召開。與會專家呼籲,針對除草劑抗藥性日益嚴峻的形勢,亟待改變當前單一的農田雜草治理方式,強化多樣性治理理念和措施。“長期以來,農田雜草治理主要以化學除草為主,雖然除草劑的用量在逐漸增大,但是農田雜草危害依然十分嚴重,且呈持續加重態勢。過去水田多是一種稗草危害,現在是多種稗草同時危害,新發農田雜草和難治雜草危害明顯加重。像以前看麥娘、雀麥基本在西北區域,現在華北也有發生。”在第二屆雜草防治高峰論壇上,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張朝賢介紹說,據統計,我國已有37種雜草的59個生物型對10類31種化學除草劑產生了抗藥性。如播娘蒿對苯磺隆、唑酮草酯、二甲四氯,日本看麥娘對精噁唑禾草靈、炔草酸、高效氟吡甲禾靈、氯磺隆、雙氟磺草胺等藥劑都產生了高水平抗性。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李貴介紹水稻田除草劑發展趨勢時表示,過多依賴於化學除草劑,導致實際應用中隨意性較大,超劑量、超限次、隨意混用等現象普遍,雜草抗藥性問題日益突出。針對芐嘧磺隆、吡嘧磺隆、丁草胺、五氟磺草胺、氰氟草酯等除草劑的抗藥性發生速率越來越快,其中稗草、千金子、水莧菜抗性日趨嚴重,發生數量與危害面積迅速上升。“我們對雜草抗性治理已經進入一個怪圈,今天我們治理這種雜草對這種藥劑的抗性,明天治理這種雜草對另一種藥劑的抗性,後天是又一種藥劑,這樣長此以往年復一年,就會出現什麽藥劑都打不死這種雜草的情況。目前世界上已經有一種草出現了這種問題,它已經對11類作用機制完全不同的除草劑產生抗藥性。以藥治抗藥性,一定會出現這種多抗性問題。而在同一種作物田裏面,我們可以用的選擇性除草劑是有限的,而且自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,20多年沒有開發出一個新的作用機制的除草劑。”張朝賢強調說,上述嚴重問題警示我們,化學除草劑不可或缺但不可完全依賴,當前的雜草治理方式亟待轉變。張朝賢表示,化學除草不可能一直獨夫當關,要強化多樣性治理理念,綜合采用機械、物理、農藝、生物等措施。具體包括播前整地,選用清潔種子,清除田邊、田埂雜草,通過稭稈覆蓋、地膜覆蓋清除行間雜草,機械作業後清潔機械,避免病蟲草跟著機械跨區傳播,間作套種占據空間控制雜草危害,創造不利於雜草生長的水肥條件,幹擾雜草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,利用家禽、天敵等生物資源,將多樣化的防控措施組裝形成農田雜草防控良好操作規程。前移防治關口,降低雜草密度,盡可能降低除草劑使用量,這種方法是非常有用的。“不能老用一種或一類除草劑,這樣治理雜草會越來越困難。要選用殺草譜相同、作用機制不同的除草劑,有效減緩抗藥性雜草發生。農藥經銷商在一個地區一定不要長年持續推廣單一除草劑產品,以延長這個產品的活效期和市場壽命。”張朝賢說。李貴表示,傳統的化學除草劑使用技術正面臨挑戰,面對日益突出的雜草抗性問題及頻繁的除草劑藥害現象,一定要跳出雜草管雜草,跳出藥劑用藥劑,對化學除草劑的使用應考慮種植模式、栽培方式,對企業和經銷商而言更應該考慮跨年度技術方案,建立區域性的雜草治理策略。要強化移栽前或播種前土壤封閉治早治小的優勢,突出抗藥性雜草萌發期治理,結合品種輪換、耕作措施控制抗藥性雜草的危害。江西省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、正邦生化研究所所長魏方林介紹說,應對抗性雜草,新型化合物還比較匱乏,但可以在新型復配方面有所突破。比如正邦將草甘膦二甲胺鹽與2,4滴二甲胺鹽復配,藥效明顯提升,草銨膦和烯草酮復配,劑型采用可分散油懸浮劑,對抗性牛筋草可以起到增效的作用。正邦重點聚焦滅生性除草劑和水稻田除草劑兩大板塊,今後還將針對抗性雜草持續開發新產品。正邦科技董事長程凡貴表示,除草劑經歷長期使用,雜草抗性越來越大,雜草危害越來越嚴重,除草越來越成為一個植保難題。 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